个人隐私保护指南
你接到过「指名道姓」的骚扰电话吗?不忙着回答,接下来,请你开始回忆,在你接到的这些骚扰电话中,有多少能清楚说出你的准确信息,这里面又有多少是通过你的授权?
突然用授权一词来概括,有些朋友不好理解。这里我列举一个场景,你是XX移动的用户,10分钟前,你接到了来自XX移动的电话,电话那头称你为「优质客户」可以享受公司最新的套餐活动,只要你一句话马上为你升级……这样的电话
在本文的场景中,可以理解为你给过对话授权,所以他们会「正当的」获取你的信息进行营销,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会陆续接到XX贷款公司、XX企业推广,以及各种打着银行名义为你放宽的骚扰电话。没错,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。
骚扰电话是指推销产品或者是一些冒充警方、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以及其他电话骚扰的行为。
首先说明,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式有很多种,上面列举的场景并非实锤XX移动泄露用户信息,只是一个常见的例子。互联网上目前依然存在大量「公开的」的隐私数据,这些数据来自早年互联网巨头、行业巨头的信息泄露事件,涉及到的信息五花八门,包括手机、账号、密码、家庭住址等等,信息质量上颇有年代感,但随着黑产技术手段的提升,以及社会工程学的运用,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。
2021年,中国强力出台《数据安全法》在法律层面上要求各行业提升安全标准,重视数据安全。未来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事件几乎为零,但黑产通过0day漏洞、暗网收购数据等手段在这一时期也加强了获取信息的能力。
每每提到隐私问题,我脑海中立刻就回想起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公开讲话,这老李真不把咱们当外人,瞎讲什么大实话。你的手机 / 电脑设备中安装了多少腾讯系、阿里系、字节系、360系的软件,在各厂大力自研的广告分发、广告推荐系统下,以及各厂财报亮眼的广告收入披露下,我们可以大胆的怀疑,你的隐私信息在软件使用层面上,就出现了问题。
指南想通过一些朋友的日常使用习惯,分享下普通人该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隐私信息泄露。
本文还需要持续完善,请朋友们多多提提建议!
「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,相对来说也没那么敏感。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、安全或者效率,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。——李彦宏」
个人隐私安全
-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,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。
- 不要在互联网平台轻易地发布个人现实生活中的任何照片。
- 不要在互联网平台言语间透露任何关于你现实生活中的细节。
密码安全:
- 密码要养成定期修改的习惯,不要使用弱密码,如123456、112233、19831023(生日)、zhangsan(姓名缩写)、zhangsan520(姓名+日期)
- 如果网站、服务支持两步验证(一次性密码 TOTP),请第一时间启用,加强账户安全。
- 标准的密码组合是:大小写+数字+特殊符号
- 记密码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,外部记录法,即写在特定的本子上;也可以选用专业的密码管理软件:1Password、LastPass等,此类软件自带 TOTP 功能。
邮箱安全
- 使用安全性强的邮箱系统,Proton Tuta Google
- 专邮专用,不同的邮箱做不同的事情,海外服务用海外邮箱,国内业务用国内邮箱。
- 小心钓鱼邮件。可参考阿里的案例钓鱼邮件防护安全指南
软件安全
没有绝对「安全」的软件,但存在「好口碑」的软件,从隐私保护角度来说,海外软件厂商在数据加密、隐私保护等方面比国内厂商早发展了几年,收集信息的还是会收集信息,只是收集信息的主体变了。在好用和安全中取一个平衡挺难的。
什么是独立开发者?
自己开发软件产品、服务,发布到互联网,通过软件、服务赚钱的开发者。
软件选用优先级:
开源软件 > 闭源软件
海外软件厂商 > 独立开发者 > 国内软件厂商
其他资源
ModernSecurityProtectionGuide
https://github.com/ArchLinuxStudio/ModernSecurityProtectionGuide
iPhone输入法用自带的,搜狗、微信输入法都不要开启「允许完全访问」能避免输入法联网